共知开源出版系列
aletheia: An Open Source Publications Series 共知开源出版系列
导语:表白和呼吁
同时作为操场与工厂的互联网,将是未来教育的基础设施:三代人在其中共同学习,构成两种以上文化背景的全球班级,同时学习科学、设计和艺术,工作和研究不分。每一个人都对大数据做贡献式、可另选和习语化编目(idiotic categorization),加入一个个生产性解释共同体,来推动新司法,用人人手上的解释权,来对冲权力对我们的计算和控制。
这同时也是“我”与“我们”的共同个人化,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社会。
这同时也帮助我们造就一个可以脱自动化的自动社会,一个可被批判的社会,并找到一个现有的未来之外的未来。
算法统治下,原来的学习-劳动组织正在瓦解。但这也给了每一个人做业余爱好者的机会: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并且还是设计师。大学里的研究人员与社会中的业余爱好者打通、联合,相互贡献地做open science。这将是我们的主导的教-研格式。
这也是今天的人文科学数码化的大方向。让人人去获得他们的新知识,还是重建数据库,这一选择已很清楚!我们的下一代绝不会搞错。
而且不光需要一种以数码研究打底的新文科,我们更需要一种新的智性,一种能够将数码第三存留重新概念化,并加以重新改造的新的哲学和新的器官术。
新知识将来自对我们的病和苦难的新的治疗方式,来自新的药罐,正是后者构成了新的做、活和思的方式和理性,使我们从生存走向汇存。
每一个人带着自己的新知识来参与集体论争,而得到一个集体认识:这就是古希腊人说的aletheia。这就是个人的心理-集体跨个人化。这个作为共同论争结果的 aletheia,会引领我们去找到新的交往规则,而不仅仅成为神谕和猜知。只有人人都成为能被 aletheia 影响的此在时,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可被批判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才不会自动化,算法-人工智能才不会架空人类的行动能力。
为了响应这样一种未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为响应数码时代的编目式、贡献式发明的召唤,特向大家推出这个“共知”开源出版项目。
它作为编目式发明,也许做得还很幼稚,但我们的决心是不可逆的:只有重新发明我们所处的学术机构和编辑机器,在我们自己手里促进知识型的彻底转变,我们自己才会有明天!这首先是自救!
所有的编目式发明,都是我们的智性的量子一跳,既是器官术革命,也是认识论革命。只有在一次次的破天荒的编目式发明下,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新的大草原,成为膜翅目昆虫,成为黄蜂,成为蜜蜂,成为食虫动物,成为植食性动物,哪怕脱自然,也自身也携带着自然,能成全各种其它的自然。我们发明,才能存在。
只有人人展开这种编目式发明,人民的心智才能凌驾于市场。人人都拿出发明式慷慨,我们才能将社会带进另一个未来。我们深信能将这一接力棒送到下一个单位或个人手里!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2017年7月
Last updated